宿佛日净慧寺

群山春未动,清刻出松筱。
黄鹤翩欲下,引我步深窅。
僧庐辟广埸,淳朴境无扰。
衣传四明来,蔬足千指了。
平生参诸方,僻近苦未晓。
今谙困学公,篆路尽萦绕。
夜深龛灯短,雪滴林月小。
哦诗袪眼食,列坐至啼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佛日净慧寺》是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诗,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佛日净慧寺的自然风光和宁静氛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淡泊。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的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应博学鸿词科试后无意仕进,潜心著述。厉鹗博览群书,尤其熟于宋史,他的诗作深受陶渊明、谢灵运等的影响,风格妍炼幽隽,自成一家。

  2. 诗歌原文
    群山春未动,清刻出松筱。
    黄鹤翩欲下,引我步深窅。
    僧庐辟广埸,淳朴境无扰。
    衣传四明来,蔬足千指了。

  3. 诗歌赏析:《宿佛日净慧寺》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佛日净慧寺自然景致的赞美之情的诗作。首联“群山春未动,清刻出松筱”描绘了春天的山林景象,清新而又生动。颔联“黄鹤翩欲下,引我步深窅”通过黄鹤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颈联“僧庐辟广埸,淳朴境无扰”进一步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和谐。尾联“衣传四明来,蔬足千指了”则反映了诗人与僧侣的交流以及他对简朴生活的理解,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土的理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情怀和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宿佛日净慧寺》是厉鹗诗歌创作中的一篇佳作,值得细细品读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