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有贞女,窈窕年初笄。
英英司马孙,乔木无卑枝。
明心兼秀质,说礼复敦诗。
行媒得快婿,许嫁亦不迟。
何郎蓟门死,女闻涕涟洏。
上堂告父母,听女前致词。
女幼习诗礼,大义或少窥。
古称未亡人,鲜有不结缡。
若女而不妇,佗适无相訾。
此语众苟同,女心难自欺。
许身等圭璧,亲命讵易移。
匹如婿贫落,夙诺无参差。
贫且不可背,死乃忍背之。
女心抱微尚,奚取乡国知。
当归何郎家,再拜从此辞。
父母闻之泣,咄咄事大奇。
汝有松柏心,吾亦不汝乖。
桂楫青丝䋏,相送于河麋。
吴阊三百里,云水天一涯。
本意曲顾归,竟为同穴期。
入门拜尊章,毁容披素帷。
身是女贞木,泪作寡女丝。
死当化王雎,生当号长离。
杨贞女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贞女诗》是清代诗人厉鹗的作品,其全文如下:“杨氏有贞女,窈窕年初笄。英英司马孙,乔木无卑枝。明心兼秀质,说礼复敦诗。” 厉鹗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女性贞洁品质的赞美和对其才华与美德的双重肯定。
《杨贞女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歌的简单呈现,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特点。厉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刻画了杨氏贞女的美貌、智慧以及她对待婚姻的态度。这种对女性的细致描摹和深情表达,体现了厉鹗对于女性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诗中“说礼复敦诗”的表述,不仅反映了杨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揭示了当时文人对于女性教育和修养的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不仅要有良好的外貌,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厉鹗通过这首诗向读者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即女性也应该拥有追求知识、提升自我的机会和权利。这不仅是对杨姓贞女的赞美,也是对所有女性的鼓励和启示。
从社会角度来看,《杨贞女诗》反映了清代社会中对女性贞洁的高度重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地位和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男性的操控和决定,而贞女形象则是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妻子和母亲的象征。厉鹗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女性的美丽和才智,也表达了对女性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尊重。这种观点在当时是相当前卫和大胆的,它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具有重要的社会进步意义。
《杨贞女诗》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女性美德赞美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清代社会文化风貌的重要作品。它展示了女性的美貌、智慧和道德修养,传递了对于女性独立人格的尊重和鼓励,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对于女性角色和社会期待的复杂看法。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人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发展这种尊重女性、鼓励女性追求独立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