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怀古四首 其四

云岩高参云,巉绝无与偶。
奇哉壑藏舟,不可负之走。
舟尾如虿垂,巨钉坠谁取。
野僧洗铁花,遂落孟兼手。
治为剸犀刀,佩以期不朽。
奈何非其人,异物或为咎。
神锋忌太铦,藏用古来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永康怀古四首 其四》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和超然的心态。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人又称王文公。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国11世纪在政治上具有突出成就的诗人和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新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运动。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个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2. 诗意与主题:《永康怀古四首 其四》这首诗的主题是怀古和反思。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方技用前民,利在不诡俗”反映了王安石对传统技艺的珍视和对民间智慧的推崇。同时,“舟尾如虿垂,巨钉坠谁取”等句则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和对细节的精细描写,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精湛造诣。

  3. 艺术特点:王安石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有着鲜明的个性。他的诗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哲理性。在《永康怀古四首 其四》中,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兴衰相结合,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来表达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永康怀古四首 其四》不仅是王安石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和欣赏的重要对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安石的诗歌创作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