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怀古四首 其三

天宝观前松,峨峨三千年。
一旦化为石,礧砢节目坚。
匹如托剑解,识者唯神仙。
赏此松石意,安得凌紫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永康怀古四首·其三》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金陵古城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和英雄事迹的深刻感慨。以下是对诗歌的具体介绍:

  1. 诗词原文: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兵缠四海英雄得,圣出中原次第降。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
  • 地势东回万里江:这里用“地势”指金陵地势险要,东接长江,南临大海,地势复杂而广阔。
  • 云间天阙古来双:金陵城在云雾缭绕之间,宛如天上仙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 兵缠四海英雄得:描述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战争中崭露头角,成就非凡,被世人所景仰。
  • 圣出中原次第降:表达了中原地区因英雄辈出而逐渐衰落的历史进程。
  • 山水寂寥埋王气:金陵的自然景观虽然美丽,但同时也隐藏着历史的变迁和王气的消逝。
  • 风烟萧飒满僧窗:风烟萧飒形容的是佛寺中香烟缭绕、环境清幽的景象,可能寓意着历史的沉淀与佛教文化的深厚。
  1. 诗词鉴赏:通过王安石的诗作可以感受到他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独到见解。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评价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此外,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研究古代文学和历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2. 创作背景:王安石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变革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时事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金陵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然成为诗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金陵的描写,王安石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时代的风貌。

《永康怀古四首·其三》是王安石对金陵这一历史名城的生动描绘,通过对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结合,展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文化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