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词拟张司业

主人授我乌牸牛,为言主人百不忧。
朝逐水草暮归宿,不使飞䖟伤牛目。
牵牛且向南陂嬉,不知牛腹饱与饥。
一朝牛病逃鞭笞,主人自能问牛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牧童词拟张司业》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牧童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对自然的亲近。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张籍,字文昌,唐代诗人,出生于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是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以乐府诗著称,代表作有《秋思》、《塞下曲》、《江南曲》等。
  2. 诗词原文: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村外草地去放牛,我看见村庄四面庄稼绿油油。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山坡上乌鸦饥饿啄牛背,害得我不敢游戏和翻跟头。 坡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常向芦中鸣。 山坡上草多牛儿不抬头,白牛犊儿向着芦苇丛中叫个不停。
  3. 诗词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牧歌图。牧童在村边草地上放牛,而乌鸦则啄食牛背上的虮虱。诗中的“稠”字形容庄稼茂盛,给人以丰收的喜悦。此外,诗中还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活动相结合,如“陂草多牛散行”和“白犊时常向芦中鸣”,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乡村之中。

《牧童词拟张司业》不仅展示了唐代乡村生活的风貌,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