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草堂椽笔歌

古来何人能大书,官奴俊爽力有馀。
淋漓只用扫泥帚,扫出不怕春沾淤。
化城额传裴相休,以袖揾墨蛟龙遒。
何如汪家碧山草堂里,酒酣脱帽看尖头。
睡庵老人气倜傥,青管高提盈一丈。
至今森然挂东壁,故物不与人俱往。
藤韬漆护棕丝牢,中山徒秃千兔毫。
想见盘旋跳荡发绝叫,惊电破砚翻云涛。
长枪大剑莫相笑,毛锥如此亦足豪。
君不见天竺红墙似霞起,发地扶椽看五字。
犹存手泽供摩挲,后代良孙解驱使。
后代良孙解驱使,翻身使臂不使指。
何当直上天柱峰千尺,一波一磔当空掷,山魈木客皆辟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碧山草堂椽笔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唐诗的范畴。它通常被解释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具体创作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普遍认为它是在唐文宗时期(公元827年—840年)创作的。

这首诗的内容并没有明确的描述,因为传统上它并不追求对景物的描绘或是事件的叙述,而是侧重于抒发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中可能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友情、政治等主题的思考或感慨,但具体内容需要读者去揣摩和体会。

在文学价值方面,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他的诗歌以平易通俗著称,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句来表达深沉的感情,同时也不失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详细内容,我无法提供更深入的解析。如果有兴趣了解该作品的具体细节和分析,可能需要查阅相关的文学资料和历史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