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墨妙亭诗残刻十七字石斋黄公得之琢其背以受墨名曰断碑砚今归桐溪汪氏拓其文装于册来索诗

吴兴太守珠湖客,缮亭蒐碑聚名迹。
谁其诗者长帽翁,钩勒溪藤上乐石。
后来乌台有追勘,蔡奴之兄未捃摭。
众碑零落一碑存,又复缺断真可惜。
谁知此碑为此砚,世闲物化等儿剧。
漳浦黄公署名在,箕尾中天映奎壁。
文章气节两不亏,汪子宝之永无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坡先生墨妙亭诗残刻十七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欣赏美景时所引发的思绪与情感,以及他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以其豁达的性格和深邃的文学造诣著称于世。他的诗歌、散文、书画等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东坡先生墨妙亭诗残刻十七字》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墨妙亭中,我独坐观景。
石壁间,刻有苏轼先生的诗。
诗句虽残,却蕴含深意。
黄公得之,琢其背以受墨。
名曰“断碑砚”,今归桐溪汪氏。
拓其文,装于册。
来索诗,吾欲何言?

这首诗通过对墨妙亭中苏轼先生诗句的残刻,展现了诗人对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黄公对苏轼作品的珍视和传承,以及汪氏对这份文化遗产的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