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太守珠湖客,缮亭蒐碑聚名迹。
谁其诗者长帽翁,钩勒溪藤上乐石。
后来乌台有追勘,蔡奴之兄未捃摭。
众碑零落一碑存,又复缺断真可惜。
谁知此碑为此砚,世闲物化等儿剧。
漳浦黄公署名在,箕尾中天映奎壁。
文章气节两不亏,汪子宝之永无斁。

这首诗的内容主要围绕东坡先生墨妙亭的石刻和黄公砚的故事展开。以下是对每句的逐字释义:

  1. 东坡先生墨妙亭诗残刻十七字石斋黄公得之琢其背以受墨名曰断碑砚今归桐溪汪氏拓其文装于册来索诗
  • 东坡先生: 指的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他的名字经常与他的诗、书、画联系在一起。
  • 墨妙亭: 一个著名的园林或景点,苏轼曾在这里留下许多诗作。
  • 石斋: 可能是苏轼书房的名称。
  • 黄公: 可能是指黄庭坚,他是宋朝著名诗人。
  • 得之: 获得或得到的意思。
  • 琢其背以受墨: 雕刻石头背面使其能够吸收墨水。
  • 名曰断碑砚: 这种砚台被命名为“断碑砚”。
  • 今归桐溪汪氏: 如今归到桐溪的汪氏家族手中。
  • 拓其文: 复制或复制文字。
  • 装于册: 被放在书本上。
  • 来索诗: 有人要求提供诗歌。
  1. 吴兴太守珠湖客,缮亭蒐碑聚名迹。
  • 吴兴太守: 古代官职名称,此处指吴兴(今浙江省杭州市)的地方官员。
  • 珠湖客: 可能是地方长官或者文人雅士的别称。
  • 缮亭蒐碑: 修缮亭子并搜集碑文。
  • 聚名迹: 聚集名胜古迹。
  1. 谁其诗者长帽翁,钩勒溪藤上乐石。
  • 谁其: 是谁?这是一个反问句,用来引出下文。
  • 长帽翁: 可能指的是一位戴高帽子的长者,这个形象可能是为了突出其与众不同或学识渊博。
  • 钩勒: 用线条勾勒,这里指雕刻。
  • 溪藤上乐石: 在溪边藤蔓上的一块乐石进行雕刻。
  1. 后来乌台有追勘,蔡奴之兄未捃摭。
  • 乌台: 汉代监察机构的名称,此处泛指御史台或类似的机构。
  • 追勘: 调查或追查某事。
  • 蔡奴之兄: 蔡伦,东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造纸术发明者。
  • 未捃摭: 没有收集或整理。
  1. 众碑零落一碑存,又复缺断真可惜。
  • 众碑: 许多石碑。
  • 零落: 分散或消失。
  • 一碑存: 还有一块石碑保留下来。
  • 又复缺断: 再次缺少或残缺。
  • 真可惜: 非常遗憾。
  1. 谁知此碑为此砚,世闲物化等儿剧。
  • 谁知: 表示惊讶或意外。
  • 此碑为此砚: 这个石碑原来是制作砚台的材料。
  • 世闲物化: 世界的变化无常,就像物品被使用后会化为尘土。
  • 等儿剧: 像戏剧一样变化无常。
  1. 漳浦黄公署名在,箕尾中天映奎壁。
  • 漳浦黄公: 指漳浦(今福建省漳州市)的黄公(可能是黄庭坚)。
  • 署名在: 名字刻在了上面。
  • 箕尾中天: 天空中的星星排列成簸箕的形状,这里是比喻黄公的才华横溢,如同北斗七星照耀天空。
  • 奎壁: 古代星宿之一,这里用来形容黄公的才能或成就显赫。
  1. 文章气节两不亏,汪子宝之永无斁。
  • 文章气节: 形容文章的风格和气节。
  • 两不亏: 不失去或不亏损。
  • 汪子宝之永无斁: 汪子永远都不会厌倦(不懈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坡先生墨妙亭的石刻和黄公砚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尊重和怀念。通过对苏轼和黄庭坚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对书法、诗词和绘画的卓越才华和深厚造诣。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珍惜和维护,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维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