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初夏四首 其二

委巷人归路屈盘,苎衣初试尚嫌单。
斜阳半落湖光里,一阵蘋风助麦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湖初夏四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厉鹗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初夏的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厉鹗,字太鸿,号樊川居士,南宋文学家、诗人、书画家、收藏家。厉鹗生于金兵入侵后的南宋时期,经历了动荡的岁月,其作品多反映出时代的痕迹及个人的情感。

  2. 诗歌原文
    凄亭云幄对江湖,城上青髦隐大乌。
    婉娈鱼龙问才艳,深凉烽火字珊瑚。
    谁人明月吹芦管,无数清笳起鹧鸪。

  3. 诗歌赏析

  • 凄亭云幄对江湖:这句诗通过“凄亭”和“云幄”描绘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与“江湖”形成对比。江湖在这里不仅指自然景观,也象征了诗人心中难以平息的波澜和思绪。
  • 城上青髦隐大乌:这里的“青髦”,可能是指城墙上守卫的身影,而“大乌”则可能是在描述远处的山峦。诗句中的“隐”字表达了诗人对于城市繁华背后的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 婉娈鱼龙问才艳:这句诗中,“婉娈”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温柔美好的样子,而“鱼龙”则可能暗指水中生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才情的渴望。
  • 深凉烽火字珊瑚:这里通过“烽火”与“珊瑚”的结合,传达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和痛苦。烽火象征着战争的硝烟,而珊瑚则是一种美丽的水生动物,两者的结合暗示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破坏的恐惧。
  • 谁人明月吹芦管: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场景,月光下有人吹着芦管,这可能意味着夜晚的美好或是某种仪式感。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递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
  • 无数清笳起鹧鸪:这句诗中的“清笳”指的是笛声,而“鹧鸪”则是中国的一种鸟类。诗人通过这种声音的象征,表达了对远方或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可能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孤独和迷茫。

《南湖初夏四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个体心灵的写照。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厉鹗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