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初夏四首 其三

坏垣桃李自无蹊,记得轻船对罱泥。
看到浓阴春又夏,人家斜倚采桑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湖初夏四首 其三》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镃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南湖榴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夏日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从诗作本身来看,此诗为五绝体,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与意象,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视觉美,还饱含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诗中“石榴五月花正艳”一句,便已将读者带入了盛夏时节,满目繁花似锦的南湖之中;“绿枝红玉叶中嵌”等句子又通过色彩的描绘,让人仿佛看到了那绚丽的榴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更显娇艳夺目。

张镃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它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在“紫燕黄莺鸣声湛”中,诗人以自然之声反衬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而在“茗香酒美沙汀览”中,则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致。这种对美好生活场景的描写,既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怀,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简洁而富有韵味,既有古诗的沉郁厚重,又有近体的清新脱俗,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轻解缆,桂棹兰桨微波泛”一句,不仅描绘了游船轻解缆绳、划桨而行的场景,更通过“微波泛”这一动态描述,赋予了静态的画面以动感和生命力。

从文化背景和历史影响来看,张镃作为明代末期的文人,其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诵,即使在今天,其作品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不仅是因为他的诗作艺术价值高,更在于他的作品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对于研究明清两代的诗词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南湖初夏四首 其三》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更因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而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典诗词之美,更能从中感悟到古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深刻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