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北亭携酒湖上

满意扁舟拂晓催,凉云远岫自萦回。
诗从青箬笠前得,秋在白荷花上来。
老色漫随时序改,好怀多为故人开。
鸡头菱角香无限,除却江南无此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施北亭携酒湖上》是清代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婉约含蓄的风格著称,更因其蕴含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而备受赞誉。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创作背景: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尤精于宋史,著有《樊榭山房集》二十卷等。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后,厉鹗并未投身仕途,而是潜心著述,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据记载,厉鹗曾应博学鸿词科试,但最终无意仕进,选择以著述自娱。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使得他在创作中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2. 艺术特色:《施北亭携酒湖上》是厉鹗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意境深远:诗中的“满意扁舟拂晓催”与“凉云远岫自萦回”描绘了一幅清晨湖上的画面,扁舟轻拂水面,晨曦初照,凉风习习,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 意象独特:“诗从青箬笠前得,秋在白荷花上来”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青箬笠比作诗人自己,将秋天的色彩寄托在白荷花之上。这种独特的意象使得诗歌富有诗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无论是对故人的怀念,还是对江南美景的喜爱,都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真挚情感。
  • 语言优美:厉鹗的诗歌语言清丽,音韵和谐,每一句都经过精心雕琢。他的诗句如“诗从青箬笠前得,秋在白荷花上来”,不仅形式上工整,而且在意义上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1. 文化意义:《施北亭携酒湖上》不仅展示了厉鹗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在这首诗中,厉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

《施北亭携酒湖上》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是厉鹗文学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