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祓江佩兮游支硎山

叹息买山无此君,松声犹遣世闲闻。
笋舆穿过石门坼,筇杖拨开泉架分。
正始风流馀马迹,琅邪人物散乌群。
吴娃娇小何知许,剩把春妆点白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祓江佩兮游支硎山》是厉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支硎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1. 作者简介
  •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乾隆元年(1736)应博学鸿词科试,无意仕进,潜心著述。
  1.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正始风流馀马迹,琅邪人物散乌群。
  • 吴娃娇小何知许,剩把春妆点白云。
  1. 诗歌内容解读
  • 首句“正始风流馀马迹”,描绘了支硎山的古老气息和历史的痕迹。
  • “琅邪人物散乌群”则表达了支硎山上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景象。
  • “吴娃娇小何知许”反映了诗人对支硎山中女子的细腻观察,她们虽娇小却充满风情。
  • “剩把春妆点白云”则是对支硎山自然景色的赞美,如同女子的妆容点缀在云朵上,增添了几分生动和美感。

《同祓江佩兮游支硎山》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水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感悟。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