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和丁敬身

径有青芜石有衣,不嫌萧瑟与心违。
邻灯明处先穿树,山雨来时自打扉。
营室差能学刘峻,养痾多为拟王微。
灾年𣏌菊收犹薄,且辨晨兴小忍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闲居和丁敬身》是清代诗人厉鹗的作品,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尤其以诗名世,尤熟于宋史,被后世尊称为“浙西派”的重要作家。
  2. 诗歌原文:径有青芜石有衣,不嫌萧瑟与心违。邻灯明处先穿树,山雨来时自打扉。营室差能学刘峻,养疴多为拟王微。灾年耜菊收犹薄,且辨晨兴小忍饥。
  3. 诗歌解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首句“径有青芜石有衣,不嫌萧瑟与心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美的深深向往和追求。第二句“邻灯明处先穿树,山雨来时自打扉”,则展示了诗人在面对自然变化时的态度,他选择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无论是风雨还是阳光,他都能从容应对。第三句“营室差能学刘峻,养疴多为拟王微”,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够如刘峻那样坚韧不拔,又如王微那样悠然自得。最后一句“灾年耜菊收犹薄,且辨晨兴小忍饥”,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辛酸的表达,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困苦,但他仍然保持着坚韧和乐观的态度。
  4.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乾隆元年(1736),当时厉鹗应博学鸿词科试,无意仕进,潜心著述。他在这段时间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闲居和丁敬身》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5. 艺术特色:厉鹗的诗歌以婉曲幽深、字句清远、声调和谐著称。他的诗既有南宋姜夔、张炎的风格,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闲居和丁敬身》中,厉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闲居和丁敬身》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和生活感悟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厉鹗个人品质和生活态度的佳作。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