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有青芜石有衣,不嫌萧瑟与心违。
邻灯明处先穿树,山雨来时自打扉。
营室差能学刘峻,养痾多为拟王微。
灾年𣏌菊收犹薄,且辨晨兴小忍饥。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1. 首联:“径有青芜石有衣”
- 关键词:青芜、石
- 注释:青芜,指的是生长在路边或田野中的绿色植物。石衣,这里指石上的苔藓,如同衣裳一样覆盖在石头上。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颔联:“不嫌萧瑟与心违”
- 关键词:萧瑟
- 注释:萧瑟,形容秋天的景象,常用来形容凄凉、萧条的气氛。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虽然身处萧瑟的环境中,但并不感到沮丧或不适,反而能够欣赏到自然的美,这种超然的态度体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格。
3. 颈联:“邻灯明处先穿树,山雨来时自打扉”
- 关键词:邻灯、山雨
- 注释:邻灯,指邻居家的灯火明亮,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山雨,指山上的雨水,常常伴随着雷声和闪电。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通过邻家灯火和山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紧张的氛围。诗人用“先穿树”和“自打扉”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中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这种自然现象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4. 尾联:“营室差能学刘峻,养疴多为拟王微”
- 关键词:营室、王微
- 注释:营室,这里指的是简陋的房子或居所。王微,南朝宋时期的隐士。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隐居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同时,他也提到了自己身体的状况不佳,需要调养身体,这也反映了他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5. 整体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健康的重视。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