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宇无穷望眼宽,不辞清露湿杯盘。
秋来南国宜高卧,月傍东城得早看。
豆叶响回三径静,桂花风入二毛寒。
谁招遮日长安手,直到天明共倚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中秋对月怀都下故人》。下面是诗句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玉宇无穷望眼宽,不辞清露湿杯盘。
注释与赏析:
- 「玉宇」:指广阔的天空或高远的天宇。
- 「无穷」:广阔无边的意思。
- 「望眼宽」:眼睛因仰望而感到视野宽广。
- 「不辞」:不拒绝、不在乎的意思。
- 「清露」:新鲜的露水,常用来比喻月光。
- 「湿杯盘」:指月光洒在杯盘上,显得晶莹剔透。
译文:
望着无边的天穹让人心情开阔,我毫不介意那晶莹的露珠沾湿了杯盘。
秋来南国宜高卧,月傍东城得早看。
注释与赏析:
- 「南国」:指南方地区。
- 「宜高卧」:适合高枕无忧地安卧。
- 「东城」:此处指的是长安城内的一个地点,可能是作者居住或活动的地方。
- 「得早看」:意思是可以早早欣赏月亮。
译文:
秋季来临,南方的气候适宜安闲地躺下,可以在东城的城楼上观赏月亮升起。
豆叶响回三径静,桂花风入二毛寒。
注释与赏析:
- 「豆叶」:豆类植物的叶子,这里泛指秋天的叶子。
- 「三径」:泛指幽静的小道、小路。
- 「响回」:指风吹动的声音。
- 「二毛」:指头发白了一半,这里用来比喻年纪大。
- 「寒」:寒冷的意思。
译文:
秋风扫过落叶声声,小路上寂静无声,桂花香气扑鼻中带着些许凉意。
谁招遮日长安手,直到天明共倚阑。
注释与赏析:
- 「遮日长安手」:形容太阳被遮住的景象,用来形容月亮明亮如洗。
- 「直到天明」:一直到天亮。
- 「倚阑」:倚靠在栏杆边,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和友人一起赏月的情景。
译文:
是谁招来了遮蔽太阳的手,直到夜深人静我们才依栏而立,共享这宁静美好的时刻。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节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与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咏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