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师友十年闲,雪月花时记往还。
原季长贫成白首,应刘俱逝托青山。
箧多遗稿从人取,室少孤儿信命悭。
北郭西桥同此恨,笛中先后泪潺湲。
【注】
师友:师生和朋友。
原季:指王源,王之涣的侄子。
刘俱逝:刘昶和王之涣都去世了。
应(yīn)刘俱逝托青山:应刘昶和王之涣的去世而把生死寄托在青山上。
箧(qiè):箱子。
北郭:北门外。西桥:西边桥。
【赏析】
这首诗是王之涣对王源的追悼之作。王之涣与王源都是唐朝著名诗人,二人友谊甚笃。王之涣曾写《送王昌龄赴岭南》一诗,其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句为人所熟知。王之涣与王源同属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后人,王勃的祖父是唐代初年的名臣王绩(字无功)。王绩著有《古今贤文》,王绩又善弹琴、长笛,故称“五言之冠冕”。王之涣曾写《登鹳雀楼》一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意境高远。王之涣与王源均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王之涣的诗歌,多描写边塞风光、山川景物以及表达自己的情感,风格雄浑、豪放。其代表作有《凉州词》、《出塞》等。王之涣的诗歌语言清丽自然,不尚雕琢,音节明快悠扬,给人以清新之感。
王之涣与王源同游,同吟,结下深厚的友谊。然而,天妒英才,二人相继早逝。王之涣在王源死后,写下了这首《哭王源村丁茜园二首其一》。全诗共十句,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后两个七字句为第二部分。《哭王源村丁茜园二首其一》的第一部分中,前两句是说,我平生的师傅和朋友们,在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常一起游玩、谈笑风生;我们在一起欣赏雪、月、花、竹时,互相记下了许多往事。“雪月花时”四字,概括了他们在一起时的情景,十分生动。后两句是说,我原来的好友,现在贫病交加,已经老态龙钟,像那青翠的竹子一样;我的朋友刘昶也去世了,我们都将托付给青山永存。这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于生死离别的无奈。
第三部分的前两句是说,他的遗物很多,人们从我这里拿走一些,我也无能为力;他的家中没有孤儿,他的命运却很可怜。这里运用了反衬手法,突出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两句是说,我在北门外西桥上,同样地感到悲哀,我听到笛声中传出的悲伤的泪水,不禁潸然泪下。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亡友的思念之情。
全诗通过写王源生前的交往、死时的悲凉、死后的寂寞,表现了作者对于生死离别的深深感叹和对于友情的深切珍爱。整首诗情感真挚、细腻,语言优美、流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