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连朝不可任,得来池馆洗烦襟。
隔城山雨到荷叶,度槛野蝉嘶柳阴。
早疟已随纨扇减,晚凉应共茗杯深。
清风携自兰亭长,只有闲鸥识此心。
六月二十二日云亭明府招同鹿田江声诸君集复园分韵
介绍
《六月二十二日云亭明府招同鹿田江声诸君集复园分韵》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朋友们在六月的一天相聚于复园,以“云亭”命名的明府设席招待他们,并邀请他们一起赋诗吟咏。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作品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当时查慎行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诗中提到的“六月二十二日”和“复园”可能是指作者在北京的一个园林聚会。
诗歌原文:
六月二十二日云亭明府招同鹿田江声诸君集复园分韵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壮。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曲岸带沙堤更静,疏钟断续报黄昏。
- 诗句解析:
首联:“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绘了一个夏日里树木茂密、光线充足的景色,楼台的影子映在池塘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颔联:“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壮。”这两句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感受,晴朗时水面波光粼粼美丽无比,而雨天时山色朦胧又显得壮观。
颈联:“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西施”来比喻美丽的西湖,认为西湖无论怎样修饰都十分合适,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赏。
尾联:“曲岸带沙堤更静,疏钟断续报黄昏。”描述了傍晚时分,湖边的小路上沙土被踩得发亮,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气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惜。诗中通过比较西湖的美丽与古代美女西施的美貌,传达出诗人对于自然美和文化美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也反映了诗人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仍然能够找到闲暇时间与友人相聚共饮的情景,体现了文人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文学价值: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和文化之深。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楼台倒影”、“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想象空间,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六月二十二日云亭明府招同鹿田江声诸君集复园分韵》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文化美的诗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艺术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