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坡以佛手柑见饷赋谢

秋香新载海门船,分得兜罗别样绵。
恰称客窗清梦后,偏宜书幌晚风前。
悠扬突过千花气,受用惟凭一指禅。
我正迷方烦导示,须曼应有旧因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莲坡以佛手柑见饷赋谢》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创作的一首古诗,该作品主要描绘了佛手柑的香气和色彩,同时反映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中的审美追求以及对于生活细节的关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歌的内容:

  1. 诗作背景介绍
  • 作者彭孙贻:彭孙贻是明代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 佛手柑的引入: 佛手柑以其独特的香气和美丽的外形,成为了诗人笔下的重要意象。
  1. 诗句分析
  • “秋香新载海门船”:这句描述了佛手柑从远方带来的新鲜气息,如同船只承载着秋天的香气一般。
  • “分得兜罗别样緜”:兜罗即佛手柑,此处用“别样绵”形容佛手柑的质地,给人一种柔软而细腻的感觉。
  • “恰称客窗清梦后,偏宜书幌晚风前”:这句话表达了佛手柑不仅适合在清新梦境之后享用,也适宜在书香四溢的环境中细细品味。
  1. 象征意义
  • “悠扬突过千花气”:佛手柑的香气悠扬,仿佛能超越其他花香,成为焦点。
  • “受用惟凭一指禅”:佛手柑的使用方式简练而有效,就像禅宗的修行一样,直指人心。
  1. 艺术手法
  • “飞帕传柑至,相如渴正深”:使用了“飞帕传柑”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佛手柑被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暗喻诗人对这种美的追求如同渴慕般深重。
  • “寒分仙掌露,翠摘母陀林”:这里的“寒分仙掌露”和“翠摘母陀林”都运用了比喻,将佛手柑的美丽与仙人掌上的露珠、母陀林中的翠绿色植物相比拟,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美感。
  • “一滴曹溪水,清香沁北源”:通过“曹溪水”和“清香沁北源”的形象描写,传达了佛手柑清甜可口、清香四溢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其深远的文化寓意。

《莲坡以佛手柑见饷赋谢》不仅是一首表达对美好事物欣赏和赞美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象征意义的艺术作品。通过对佛手柑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