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青篷载雨低,云行只在众峰西。
飞来诗句浑如湿,催放花心半未齐。
罚盏乍呼惊属玉,游骢不到惜鄣泥。
画成水墨施家样,剩有袈裟许共携。
花朝雨中同人泛湖分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花朝雨中同人泛湖分韵》是厉鹗创作的一首诗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花朝雨中的泛湖之旅,以及与友人分韵吟诗的愉悦情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人介绍:《花朝雨中同人泛湖分韵》的作者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和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考中博学鸿词科试,但并未入仕为官,而是专心于著述。
诗词原文:《花朝雨中同人泛湖分韵》全文如下:
六扇青篷载雨低,云行只在众峰西。
飞来诗句浑如湿,催放花心半未齐。
罚盏乍呼惊属玉,游骢不到惜鄣泥。
画成水墨施家样,剩有袈裟许共携。
诗作解析:诗中“六扇青篷载雨低”形象地描绘了泛舟时雨丝飘飘的景象,而“催放花心半未齐”则暗示着花朵在雨水的滋润下渐渐绽放。此外,“罚盏乍呼惊属玉,游骢不到惜鄣泥”两句,展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欢聚气氛,他们互相饮酒作乐,享受着难得的相聚时光。最后两句“画成水墨施家样,剩有袈裟许共携”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泛湖之旅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艺术特色:厉鹗的诗作以其婉曲幽深、字句清远著称,声调和谐,形成了一种高超的艺术境界。他不仅精通宋史,而且在词宗南宋姜夔、张炎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浙西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作品影响:厉鹗的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的文人雅集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美。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花朝雨中同人泛湖分韵》不仅是厉鹗文学作品中的佳篇,也是了解当时文人雅集风情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厉鹗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