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木桥至宋辇道中作

篮舆行穿曲复深,春云淡淡竹阴阴。
平桥正对青山出,古道曾传翠辇临。
烧笋他时成故事,探梅此日有同心。
嗟予会逐风埃去,禅板诗瓢约重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木桥至宋辇道中作》是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省的钱塘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卒于乾隆元年(1736年)。厉鹗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还精通群书,尤其对宋代诗词有深厚的研究。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南宋诗人姜夔和张炎为典范,风格婉曲幽深,字句清远,声调和谐,每成高境。他的著作丰富,包括《樊榭山房集》、《湖船录》、《南宋画院录》、《宋诗纪事》等,其中《樊榭山房集》尤为著名。

  2. 诗歌原文:篮舆行穿曲复深,春云淡淡竹阴阴。平桥正对青山出,古道曾传翠辇临。烧笋他时成故事,探梅此日有同心。嗟予会逐风埃去,禅板诗瓢约重寻。

  3.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宋辇道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描述了篮舆行走在曲折的道路上,远处的山水与近处的竹影相映成趣,平桥上正好对着青翠的山峦,古道上的翠辇曾经传扬着皇家的荣光。烧竹笋的情景和春天探梅的日子,都让人心驰神往。诗人感叹自己将会随着尘埃一起消散,因此约定再次相聚,共同寻找那份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还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相聚时刻的憧憬。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