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破南窗海日烘,严凝才罢雨兼风。
徒传龙媪祈冬雪,不遣鸦娘咒岁丰。
李岘几时令粟贱,孟郊底事坐诗穷。
一旬尚迟青幡信,催取天花落半空。
岁暮连雨初晴竟不成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连雨初晴竟不成雪》是清代诗人厉鹗的作品。
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梦破南窗海日烘,严凝才罢雨兼风。
徒传龙媪祈冬雪,不遣鸦娘咒岁丰。
李岘几时令粟贱,孟郊底事坐诗穷。
一旬尚迟青幡信,催取天花落半空。
《岁暮连雨初晴竟不成雪》描绘了一幅江南地区晚春时节的天气变化图景。诗中“梦破南窗海日烘”形象地表达了在春日清晨,当阳光透过南窗照射进来时带来的温暖和生机。而“严凝才罢雨兼风”则描述了春寒料峭,刚刚结束的雨后,紧接着又刮起了风。这种天气变化给作者带来了一种既寒冷又湿润的感觉。
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诗中的“徒传龙媪祈冬雪,不遣鸦娘咒岁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期盼与无奈。在古代,人们往往通过祈雨、祈祷丰收来祈求好年景。然而,现实中却常常是天气多变,难以捉摸,使得人们感到无助和失望。
这首诗还揭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诗中的“李岘几时令粟贱,孟郊底事坐诗穷”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诗人自身困境的感慨。李岘和孟郊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句往往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因此,这里的提及可能意味着诗人自己或身边人因生计问题而感到困扰。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也值得品味。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梦破南窗海日烘”,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了抽象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同时,诗的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岁暮连雨初晴竟不成雪》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清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