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丈月田挽诗二首 其二

几年吟赏得追陪,谁道风霜两鬓催。
出郭看花无一老,寻山冒雨岂重来。
室中灵照悲犹小,门外羊昙恸不回。
闻道弥留有佳句,可知地下乏仙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提供的诗句为“顾丈月田挽诗二首 其二”,是清代厉鹗的《如此湖山要主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一位前辈官员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一生的评价。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展开介绍:

  1. 作者介绍
  • 厉鹗,字太鸿,又字鹏南,浙江钱塘人,清代诗人、学者,有《樊川外集》《樊川诗集》等著作。
  1. 诗歌原文
    年高见主盟,晚岁识先生。落魄人皆笑,风流世尽倾。小别堪成永诀,长留应有诗名。一杯酹向帷堂影,伤逝悲秋无限情。

  2. 诗意解析

  • 年高见主盟:表明诗人在晚年才真正理解并认识到这位前辈官员的价值和地位。
  • 晚岁识先生:意味着诗人是在晚年才有幸结识了这位被世人尊敬的先生。
  • 落魄人皆笑: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位先生的轻视和嘲笑。
  • 风流世尽倾:展现了这位先生的风度和才华,使得整个时代的人都为之倾倒。
  • 一杯酹向帷堂影: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的时光的哀思,以及对于这位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 伤逝悲秋:暗示了秋天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悲伤。
  • 无限情: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先生深厚的情感和不舍。
  1. 艺术手法
  • 象征:通过“帷堂影”象征性地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和对前辈的敬仰。
  • 对比:通过对比“落魄人皆笑”与“风流世尽倾”来突出前辈的非凡品质和影响力。
  • 含蓄: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前辈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而厉鹗作为一位正直的学者和诗人,对于官场的黑暗现象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批判。
  •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道德沦丧和社会不公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1. 文化价值
  • 这首诗不仅是厉鹗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通过对前辈的怀念,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师道和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 诗中的“一杯酹向帷堂影”一句,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
  1. 文学风格
  • 厉鹗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具有浓厚的艺术韵味和深远的哲理意蕴。
  •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厉鹗诗歌的代表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会影响
  • 这首诗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不仅记录了厉鹗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轨迹,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文人心态和审美趣味的重要窗口。

这首诗不仅是厉鹗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通过对前辈的怀念和对时光的感慨,表达了对道德沦丧和社会不公的担忧,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师道和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此外,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历史背景、文化价值、文学风格、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