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挂帆去,背人飞鹳鹅。
风烟秋半净,江水晚来波。
渔浦山争出,樟亭树忽过。
寻源意飘荡,一听越乡歌。
晚发江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发江干》是清代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晚发江干》的作者是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卒于乾隆元年(1736年),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厉鹗在学术上博学多才,尤其擅长宋史的研究。他的诗作风格婉曲幽深,声调和谐,被认为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著有《樊榭山房集》二十卷,《湖船录》一卷,《南宋画院录》八卷,《宋诗纪事》一百卷,《南宋杂事诗》一卷及《绝妙好词笺》等。他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品原文:《晚发江干》的原文如下:“落日挂帆去,背人飞鹳鹅。风烟秋半净,江水晚来波。渔浦山争出,樟亭树忽过。寻源意飘荡,一听越乡歌。”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边景色图: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帆船缓缓驶离,远处的鹳鹅在风中飞翔。秋风送爽,秋天的气息渐渐浓厚起来,江水的流动也变得格外清晰。渔船上的人们忙碌着,渔浦山上的山峰竞相耸立出来,而樟亭旁边的树木也随风摇曳而过。诗人的心随着自然的节奏飘荡,耳边传来的是越地的歌声。
主题分析:《晚发江干》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了一幅秋天江边的宁静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平和。诗中的意象如“落日”、“鹳鹅”、“风烟”、“江水”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场景之中。此外,诗中还蕴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家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深深的乡愁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晚发江干》作为厉鹗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情感寄托。无论是对于研究古代文学、诗歌艺术,还是对于欣赏中国传统美学,《晚发江干》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