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郭纪游四首 其二 江涨桥

长虹偃郭外,胜日记偷游。
帘卷桥南树,花飞水上楼。
客行津鼓动,天远峭帆收。
俯仰悲人代,茫茫对碧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郭纪游四首·江涨桥》是清代诗人厉鹗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北郭纪游四首·江涨桥》的内容与特点:

  1. 作者介绍
  • 厉鹗:厉鹗(1843年—1890年),字太鸿,一字樊榭,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晚清文学家、诗人。他与同时代诗人张维屏、朱彝尊并称为“浙西三友”。厉鹗的诗作多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
  1. 诗歌原文
  • 长虹偃郭外,胜日记偷游。:描述了长虹横卧在城郭之外的景象,如同被遗忘在角落的日记,独自偷得闲适。
  • 帘卷桥南树,花飞水上楼。:描绘了桥梁南边的柳树枝条轻轻摇曳,楼上飘落着花瓣如飞。
  • 客行津鼓动,天远峭帆收。:描写行人在渡口听到船只鼓声时匆匆赶路,而远去的帆船在天空中渐渐消失。
  • 俯仰悲人代,茫茫对碧流。:表达了对于人事变迁的感概以及对无尽河流的沉思。
  • 妙行寺:虽然《北郭纪游四首·江涨桥》全文并未直接提到妙行寺,但在其诗集中可能有所涉及,因为厉鹗的作品中常蕴含对佛教寺庙或宗教场所的描述,这些地方往往成为他诗歌中的灵感来源。
  1. 艺术特色
  • 细腻的自然描写:厉鹗的诗歌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来描绘景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
  • 含蓄的哲理思考:除了对自然的细致描摹,厉鹗的诗作中还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深层次思索。
  • 独特的意境营造:厉鹗的诗歌常常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使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宁静。
  • 精湛的艺术手法:厉鹗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仗、拟人等,使得他的诗歌既有形式上的美感,又有内容的深度。

《北郭纪游四首·江涨桥》不仅展现了厉鹗对自然风光的敏锐感知和细腻描绘,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深入观察和哲学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研究清朝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