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宇何年缔,规模压一城。
烟霄鶱铁凤,风雨吼华鲸。
临水春船集,巡廊午日明。
喻弥陀画佛,不见断碑横。
北郭纪游四首 其三 妙行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牛峰寺四首·其三》是明代文学家王守仁的一首七言律诗,出自《王文成公全书》。《游牛峰寺四首·其三》描绘了王守仁游历牛峰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想。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以其深厚的儒学基础、独特的心学理论以及对佛学的研究,成为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文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王守仁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他曾在刑部任职多年,后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贬为龙场驿丞。这段历史使他深刻体会到仕途的艰难和人生的无常。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诗中的“偶寻春寺入层峰,曾到浑疑是梦中”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发现的景象。这里的“层峰”意味着山峰层层叠叠,而“浑疑是梦中”则表达了一种梦幻般的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诗中的“飞鸟去边悬栈道,冯夷宿处有幽宫”两句,通过对飞鸟和冯夷的描述,展现了寺庙周围的宁静与神秘。这些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力。
最后两句“夜拥苍厓卧丹洞,山中亦自有王公”则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这里的“王公”可能暗指历史上的帝王或贵族,而“夜拥苍厓卧丹洞”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独处的宁静和自由。
《游牛峰寺四首·其三》不仅是王守仁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还可以深入理解他们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