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牛下东海,聚散叹无端。
奇字家声久,先芬手泽寒。
传家书剑绝,医俗子孙难。
文物东南尽,千秋诲盗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汗牛下东海,聚散叹无端。
奇字家声久,先芬手泽寒。
传家书剑绝,医俗子孙难。
文物东南尽,千秋诲盗看。
《虞山失陷诗》是清代诗人郑燮(郑板桥)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家乡遭受战乱时的痛苦和无奈。
首句“乡书告余前岁虞山失陷”描述了作者收到家乡来信,告知他前一年虞山(位于江苏省常熟县西南)已经沦陷的消息。虞山是当地的一个重要景点,曾经是文人墨客游赏之地,而现在却沦为战火纷飞的废墟。
第二句“园宅已化焦土”进一步描述了园内的住宅已经化为灰烬,只剩下了废墟。这里的“园宅”指的是作者的家园,他的家园已经被毁,只剩下了废墟。
第三、四句“盖先洗劫财物书籍而后焚我园宅以掩迹所馀者厨下耳”,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敌人首先洗劫了财物,然后将园宅烧毁以掩盖罪行。最后剩下的只有厨房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