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寒食感春 其五

玉垒干戈里,珠崖战斗边。
花狂春似火,国破路如天。
涧水散成雨,松枝幽作烟。
孤怀不可诉,人道悦云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卯寒食感春 其五》是清末至民国诗人杨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特定历史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品原文
    玉垒干戈里,珠崖战斗边。
    花狂春似火,国破路如天。
    涧水散成雨,松枝幽作烟。
    孤怀不可诉,人道悦云泉。

  2. 作者简介

  • 杨圻(1875—1941),初名朝庆,后更名为鉴莹,字云史,号野王,常熟人。在二十岁时以秀才身份担任了詹事府主簿,二十七岁升为户部郎中。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举人。之后还曾担任邮传部部长郎中和英属南洋领事等职。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他迁往香港并病故。
  1. 诗歌鉴赏:《己卯寒食感春 其五》这首诗反映了杨圻对国家动荡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诗中“玉垒干戈里”指的是战场附近的地区,“珠崖战斗边”可能是指某个边境城市或地区。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致来反衬战争带来的破坏,“花狂春似火”形容了春日里花朵盛开的景象,然而这样的美景却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国破路如天”表达了国家破碎、道路艰险的凄凉景象。此外,诗中的“涧水散成雨”和“松枝幽作烟”则描绘了大自然在战乱中的变化和衰败。最后,“孤怀不可诉,人道悦云泉”透露出诗人内心孤独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己卯寒食感春 其五》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个体生命的脆弱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