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送别徐良

京邑故人至,共登云梦台。
江湖白日暖,兵马故人来。
我意思公子,天心惜霸才。
芳菲犹未歇,莫动仲宣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岳阳楼送别徐良》是清末近现代初杨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读者,而且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京邑故人至,共登云梦台。
    江湖白日暖,兵马故人来。
    我意思公子,天心惜霸才。
    芳菲犹未歇,莫动仲宣哀。
  • 译文:京城的友人到来,一同前往云梦台。
    江湖白日温暖,兵戈旧友归来。
    我欣赏公子的才华,上天心中珍视。
    芳菲尚未凋零,请勿动摇仲宣之悲。
  1. 诗歌鉴赏
  •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离别,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不舍和祝愿。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文字,将内心的感慨和对朋友的祝福融入诗句之中,情感真挚而深沉。
  • 艺术手法: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严谨的结构展现了诗人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艺术追求。
  1. 历史背景
  • 作者介绍:杨圻(约1845-1914年),字季子,号东山,湖南湘乡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诗人,有“晚清第一诗人”之誉。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来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创作时间:据考证,《岳阳楼送别徐良》的创作年份为清末,具体年代不详。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此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风格,尤其是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典型特征。
  • 文化内涵:作为清朝末年的文学作品,它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的气息。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教育人们珍惜友情、感悟人生的重要教材。

除了上述内容,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在阅读古诗时,理解其中的典故和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和作品的内涵。
  • 对于不熟悉古文的读者,可以结合注释和译文来理解,逐步建立起对诗歌的整体认识。

《岳阳楼送别徐良》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而被后人称颂,更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文化价值而成为值得一读的作品。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歌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