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林时甫通副维源

订交四十载,两世比纪群。
沧海隔千里,岔岭思暮云。
合室饱白粱,更感汝殷勤。
狂澜回既倒,银台看策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林时甫通副维源》是清代诗人杨浚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寄林时甫通副维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杨浚深厚的人文情怀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诗中不仅流露出诗人与林时甫四十年的深厚交情,还通过描绘沧海、岔岭等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刻体会。

从内容上来看,《寄林时甫通副维源》主要描绘了作者与林时甫长达四十年的友情历程,以及他们之间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深厚情谊。诗中“订交四十载,两世比纪群”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两位朋友共同走过的岁月,彼此如同家族一般紧密相连。在描述这段友情的同时,诗中也融入了自然景观的描写,如“沧海隔千里,岔岭思暮云”,这些自然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结构上分析,《寄林时甫通副维源》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将整首诗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回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接着描绘了分隔两地时的思念之情;最后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祝福。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情感上的深度,又有结构上的层次感,充分显示了杨浚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匠心独运。

在艺术表达上,杨浚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通过精炼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感慨。特别是诗中的比喻“狂澜回既倒,银台看策勋”,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努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

杨浚的这首《寄林时甫通副维源》以其深情厚意的笔触,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纽带和对于美好时光的追忆。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艺术形式的欣赏,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