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鹭明漪,藏鸳近渚。
小舟凉载菰蒲雨。
晚山相对话清愁,当年曾是卢家住。
衰草迷烟,幽兰泣露。
郁金堂上人何处。
西风吹冷半湖秋,双栖海燕辞巢去。
踏莎行 莫愁湖秋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莫愁湖秋泛》是杨芳灿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往昔的回忆。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词的内容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杨芳灿(1753—1815),字才叔,号蓉裳,是清朝金匮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高度评价,尤其是他在填词方面兼有工部、玉溪的妙法,并擅长骈体。杨芳灿的词作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作品原文:《踏莎行·莫愁湖秋泛》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浴鹭明漪、藏鸳近渚,小舟载着菰蒲雨,悠然荡漾在湖上。晚山对话,诉说着清愁,曾经卢家居住的地方如今已是人去楼空。衰草迷烟,幽兰泣露,郁金堂上的旧人踪迹难觅。西风吹冷,半湖秋意渐浓,双栖海燕辞巢而去,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季节的更迭。
诗词赏析:《踏莎行·莫愁湖秋泛》通过对莫愁湖秋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其中“浴鹭明漪,藏鸳近渚”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湖面上鹭鸶嬉戏、鸳鸯戏水的生动场景;“西风吹冷半湖秋,双栖海燕辞巢去”则通过秋风和海燕的离去,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别离之感。整体上,该词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清代词坛上的经典之作。
《踏莎行·莫愁湖秋泛》不仅是一篇优美的词作,更是一幅流动的自然画卷,反映了词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的独到追求。它不仅展示了杨芳灿作为词人的才华横溢,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和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