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夕,正半轮皓魄,空桐山上。
偏照离人催部曲,一派旌旗摇飏。
间道传烽,急邮飞羽,笳鼓连天响。
良辰三五,可怜孤负欢赏。
转眼又是经年,燕山蜀栈,各有天涯想。
料得高堂应念我,对月懒倾家酿。
晕未全销,圆如有待,梦怯巴江浪。
谢家诗句,吟成谁和高唱。
百字令 初八夜月记去年与荔裳在高平话别时用前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是清代诗人杨芳灿的作品。这首诗《百字令·初八夜月记去年与荔裳在高平话别时用前韵》描绘了作者和友人在高平分别的情景,通过月亮、旌旗、烽烟等自然景象和战争元素,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意象,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文采风流。
杨芳灿(1673—1745)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风格豪放奔放,深受当时文坛的喜爱。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善于运用典故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百字令·初八夜月记》就是他这种风格的体现。
在分析这首诗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别离与怀念。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以及战争场景的再现,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时刻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诗歌手法:诗歌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半轮皓魄”、“偏照离人”等,这些词汇和短语的使用,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也更具有艺术魅力。
情感表达:杨芳灿的诗歌常常充满了豪迈的情感,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化背景:了解这首诗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内涵。杨芳灿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这个时期的文人普遍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这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杨芳灿的《百字令·初八夜月记》不仅是一首表达别离与怀念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文化气息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杨芳灿的文学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