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夕,正半轮皓魄,空桐山上。
偏照离人催部曲,一派旌旗摇飏。
间道传烽,急邮飞羽,笳鼓连天响。
良辰三五,可怜孤负欢赏。
转眼又是经年,燕山蜀栈,各有天涯想。
料得高堂应念我,对月懒倾家酿。
晕未全销,圆如有待,梦怯巴江浪。
谢家诗句,吟成谁和高唱。

【注释】:

1、“去年今夕”三句:指去年七夕夜。正半轮皓魄,指月亮正圆,天上没有云彩遮掩。偏照离人催部曲,意思是月光虽圆,却不能照亮离别之人的路途。

2、间道传烽:边地报警时用火传递烽火信号。急邮飞羽,边关紧急的书信像飞羽一样传下来。

3、良辰三五:指农历十五中秋节。

4、料得高堂应念我:料想父母会想念自己。高堂,对父母的敬称。

5、晕未全销:月色不完整。圆如有待:月色圆满,仿佛有所期盼。

【译文】:

去年今日在高平话别之时用了前韵

去年今夜,正当一轮满月皎洁的夜晚,我在空桐山与荔裳相会,分别。

月光照耀着我们,如同月光照耀着离人的行程,一片旌旗迎风飘扬。

边关传来警报,急递飞信,笳鼓声震天。

可惜这美好的时光只能白白地度过,不能与她一起欣赏欢乐赏心。

转眼之间已经一年过去,燕地蜀地,各自思念对方。

料想高堂应该想念我,对着明月懒洋洋斟酒自饮。

月色还未完全消失,圆月依旧,犹如有所期待。

梦魂怯怯地不敢渡过巴江浪。

谢家诗句,吟成谁和高唱?

【赏析】:

此词为作者于公元697年(景龙二年)中秋所作。词中追忆了去年七夕与妻荔裳相别的往事,抒发了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全词情景交融,情意深长。

上片开头即写“去年今夕”,点出时间地点和事件——两人在元宵节的晚上相别。“正半轮皓魄”两句写月色之圆明,突出其明亮洁白。“偏照离人”,是说月亮虽然很亮,却照不到别离的人。“一派旌旗摇飏”,描写了边塞的景色,也表现了将士们出征时的威武雄壮。“间道传烽,急邮飞羽”两句写战事紧张,军情紧急。下阕则进一步抒写思妇的情怀。“良辰三五”三句写月圆之夜,但良宵美景,却无人能共赏。“料得高堂应念我,对月懒倾家酿”两句写出了妻子的孤单寂寞。最后一句写出了妻子的孤独无依。“晕未全销”二句写月儿虽然圆,但月色不完美。“圆如有待”四字,既写月圆之久,又写月缺之暂,暗喻夫妻分离,不知何日才能团圆。末两句写思妇梦中所见,“谢家诗句”,化用南朝宋诗人谢庄《月赋》名句,以“谢家诗”代指妻子,表达思念之苦。

此词语言质朴自然。词人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抓住关键动作进行刻画,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偏照离人催部曲,一带旌旗摇飏”,写的是丈夫出征时的情景;“料得高堂应念我,对月懒倾家酿”,写的妻子思念丈夫的情态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