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高歌,细数生平,纷纷角张。
叹少儒戎幕,徵裘凋敝,相如园令,赋笔摧藏。
寄泪音书,惊心烽火,容易人归百战场。
吾衰矣,渐容销秦镜,鬓点吴霜。
风沙古塞伊凉。
竟误认、他乡是故乡。
怅五湖烟水,空思泛宅,廿年尘土,未许搴裳。
忍负盟鸥,更骑官马,羞向关西道姓杨。
谁招隐,说小山丛桂,吹满秋香。

对月高歌,细数生平,纷纷角张。

叹少儒戎幕,征裘凋敝,相如园令,赋笔摧藏。

寄泪音书,惊心烽火,容易人归百战场。

吾衰矣,渐容销秦镜,鬓点吴霜。

风沙古塞伊凉。

竟误认、他乡是故乡。

怅五湖烟水,空思泛宅,廿年尘土,未许搴裳。

忍负盟鸥,更骑官马,羞向关西道姓杨。

谁招隐,说小山丛桂,吹满秋香。

【注释】

  1. 《沁园春》: 一种古代诗词形式,通常为七言诗。
  2. 对月高歌: 指在月光下高声歌唱。
  3. 角张: 形容旗帜飘扬。
  4. 叹少儒戎幕: 感叹自己年轻时曾经历过军事生涯。
  5. 征裘凋敝: 形容战乱中士兵的服饰破旧。
  6. 相如园令: 以司马相如为榜样的词句,可能暗指其文学造诣。
  7. 赋笔摧藏: 形容文才被毁。
  8. 寄泪音书: 通过书信寄托哀伤与思念。
  9. 烽火: 指边境的战争警报和战事。
  10. 百战场: 许多战争。
  11. 吾衰矣: 我已衰老。
  12. 容销秦镜: 形容容颜憔悴,像是失去了镜子中的光泽。
  13. 鬓点吴霜: 形容头发白得像吴地的霜雪。
  14. 风沙古塞伊凉: 描述荒凉的边塞景象。
  15. 他乡是故乡: 误以为远方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
  16. 五湖烟水: 指西湖、太湖等名胜地区。
  17. 廿年尘土: 二十年的时间沉淀。
  18. 搴裳: 原意是提起衣裙,此处指离开家乡或战场。
  19. 关西道姓杨: 指关中地区,杨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贵族家族。
  20. 谁招隐: 询问谁是隐居者。
  21. 小山丛桂: 小山即山名,丛桂指桂花丛生的小山。
  22. 吹满秋香: 桂花盛开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赏析】

这首《沁园春》是毛泽东于1925年独立寒秋时节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感慨。诗中通过对往昔军旅生活的描绘和对自己青春年华的回忆,展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及对国家的忧虑。

开篇“对月高歌”四字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激情的夜晚,诗人在月光下放声歌唱,既是自我抒发也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怀念。随后的内容则详细描述了自己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包括参与军事斗争、与朋友相聚等场景,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作者的性格,也深深影响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诗中提到“悲少儒戎幕,征裘凋敝”,反映了作者对于年轻时期所经历的艰苦和牺牲的感慨。同时,“相如园令,赋笔摧藏”两句则是借用古代文人司马相如的故事,暗示自己也曾有着辉煌的文学成就,但最终却因政治原因而被迫放弃,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诗中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误认他乡是故乡,怅五湖烟水,空思泛宅。”这几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远方家园的无尽思念,以及在异地感受到的陌生与孤独。这种情感贯穿全篇,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纽带。

结尾处诗人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忍负盟鸥,更骑官马,羞向关西道姓杨。”这里的“盟鸥”和“骑官马”分别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和仕途成功的喜悦,而“羞向关西道姓杨”则反映了作者对过去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深刻揭示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现了一个伟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变化和情感纠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