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引离觞,已添别绪。
美人和泪星星语。
今宵身在木兰舟,梦魂仍向楼头住。
明月芦花,清霜枫树。
出门便是天涯路。
一声新雁送残秋,个侬也到秋边去。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

乍引离觞(shāng):刚刚斟上离别杯。

已添别绪:已经增加别离的愁绪。

美人:指妻子或恋人。

星星语:低语。

今宵身在木兰舟,梦魂仍向楼头住:今晚我在木兰船中,而我的梦魂还留在楼上。

明月芦花,清霜枫树:月色下的芦苇,霜气中的枫树。

出门便是天涯路:走出门,就是万里之外的路途。

新雁:初到南方的候鸟,此处代指远别的亲人。

残秋:秋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个侬也到秋边去:我也要到秋天的尽头去了。

【赏析】

此词写别情之作,以景起兴,借景抒情。词人首先从时间、空间两方面着笔,勾画出一幅离别的图画。

开头三句:“乍引离觞,已添别绪。美人和泪星星语。”词人刚举起离别杯,便增添离别的愁绪。“乍引”是说刚刚提起酒盏,“已添”是说已经增加了别离的愁绪。这两句是说,刚刚斟上离别杯,便增添了别离的愁绪。“和泪”句化用《诗经·小雅·采薇》:“我心忧伤,如捣衣之有声。”《毛传》云:“捣衣之声曰‘鸣嗹’,妇人思子也。”诗人将“和泪”与“星星”联系起来,意谓美人眼中的泪珠滴落下来,像点点星光闪烁。这里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人的泪水与星星相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美人眼中泪光闪烁的情景。

接下来三句:“今宵身在木兰舟,梦魂仍向楼头住。明月芦花,清霜枫树。出门便是天涯路。”词人说自己今夜身在木兰舟上,然而梦魂还留在楼上;月光映照下,芦花泛白,清霜打过的枫树更显得苍劲有力。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明月”,把芦苇比作“芦花”;把霜叶比作“清霜”和“枫树”。这样写,既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又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接着又写道:“一声新雁送残秋,个侬也到秋边去。”词人说,一声新雁送来了深秋的消息,我也到了秋天的尽头。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融情于景,寓情于物,情景交融。全词以“离”字为中心,抒发了离别时的哀怨之情。词人以“离觞”、“别绪”起首,以“明月”、“芦花”、“清霜”、“枫树”为背景,以“梦魂”为线索,通过“和泪”的描写,使词境更加幽婉凄清,感情更加细腻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