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压彤奁,光迎罗幌。
圆冰背结盘螭样。
一泓秋水碧如烟,谁教移向妆台上。
脉脉相看,盈盈难傍。
影娥池畔凭阑望。
妆成双镜照明帘,扶渠并蒂波间漾。

踏莎行 其六 咏镜

香压彤奁,光迎罗幌。圆冰背结盘螭样。一泓秋水碧如烟,谁教移向妆台上。

脉脉相看,盈盈难傍。影娥池畔凭阑望。妆成双镜照明帘,扶渠并蒂波间漾。

注释:

香压彤奁(yīn):香气扑鼻,好像压在红色的奁盒上一样。彤奁,红色奁盒,这里指镜匣。

光迎罗幌(huǎng):光线迎着罗帐的幌子。

圆冰背结盘螭样:圆形的镜子背面雕刻有盘曲的龙鳞形状。

一泓秋水碧如烟:一池清水碧蓝如烟波。

谁教移向妆台上:是谁把镜台移动到了妆台上。

脉脉相看:目光交汇,深情地相互看着。

盈盈难傍:娇媚地依偎着,难以接近。

影娥池畔:影子映在嫦娥池畔的栏杆上。

凭阑望:倚靠着栏杆远望。

妆成双镜:化妆完毕,照出了双影。

明帘:明亮的窗帘。

扶渠并蒂波间漾:就像水中的莲花茎叶相互扶持,浮在波浪之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梳妆打扮的词,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对镜中自己美丽容貌的欣赏和陶醉,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子对美的追求和珍视。

词人以香压彤奁、光迎罗幌等意象描绘了女子梳妆的情景,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温馨和浪漫的气氛。接着,“圆冰背结盘螭样”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镜子的形状和装饰,给人以美的享受。

词人以“一泓秋水碧如烟”和“谁教移向妆台上”两句,表达了女子对镜中自己美丽容貌的欣赏和陶醉,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子对美的追求和珍视。这种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女性特有的一种审美观,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接下来的“脉脉相看,盈盈难傍”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与镜中自己的情感交流,使整个画面更加富有感情色彩。而“影娥池畔凭阑望”一句,则将女子的身影投射在嫦娥池畔的栏杆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妆成双镜照明帘”一句,则巧妙地将女子的妆容与镜子联系起来,既表现了女子对自己的赞美,也暗示了镜中自己的存在。而“扶渠并蒂波间漾”一句,则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女子与镜中自己的亲密无间的关系,令人感到温馨而美好。

这首词通过对女子梳妆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女性对美的追求和珍视,以及对镜中自我的深深爱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女性审美观和女性主义思想。同时,这首词也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和魅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