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分携真草草。
流水东西,呜咽伤怀抱。
削雪千山山四绕。
塞程迢递何时到。
我亦风尘行未了。
羸马黄昏,缺月来相照。
独火荧荧村店小。
夜寒禁断人声悄。
凤栖梧 与二弟别后宿平戎驿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栖梧·与二弟别后宿平戎驿作》是清代诗人杨芳灿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在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杨芳灿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值得深入研究。他是江苏金匮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历任甘肃伏羌知县、灵州知州等职,有能名。他的一生虽短暂,但在诗歌创作上却取得了显著成就。杨芳灿不仅是一位官员,更是一位文人,其作品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人生的敏锐洞察。了解杨芳灿的生平及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有助于深入理解《凤栖梧·与二弟别后宿平戎驿作》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从文学角度来看,《凤栖梧·与二弟别后宿平戎驿作》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篇。诗中“万里分携真草草”表达了作者与弟弟分别后的无奈与辛酸,而“流水东西,呜咽伤怀抱”则描绘了离别时的哀愁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凤栖梧·与二弟别后宿平戎驿作》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某些特征,如官场生活的艰辛、兄弟间的深厚情感等。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杨芳灿的诗歌创作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
从审美和艺术价值角度出发,《凤栖梧·与二弟别后宿平戎驿作》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削雪千山山四绕”、“夜寒禁断人声悄”等,都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抒情手法,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凤栖梧·与二弟别后宿平戎驿作》是一首集文学艺术价值、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清代诗歌的发展脉络,还能从中汲取生活智慧和美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