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吴江道中

秋水一湾双桨举。
又送行人,过却吴江浦。
回首津亭天欲暮。
碧云如画含残雨。
独倚危舷愁不语。
无限吟情,付与崔郎句。
夹岸丹枫无别树。
夕阳红到销魂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吴江道中》是清代诗人杨芳灿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秋水一湾双桨举。又送行人,过却吴江浦。回首津亭天欲暮。碧云如画含残雨。
    独倚危舷愁不语。无限吟情,付与崔郎句。夹岸丹枫无别树。夕阳红到销魂处。

  2. 作者简介

  • 杨芳灿(1645年—1712年),字子华,号东山,江苏吴江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天赋。杨芳灿的诗作在清朝时期颇受推崇,尤其在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方面尤为出色。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于世。
  1. 诗歌解析
  • 首句“秋水一湾双桨举”描述了一个秋日里的场景,水面平静如镜,两只船桨划动,形成一道美丽的弧线。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观察力,也暗示了即将展开的离别之苦和旅途的艰辛。
  • 第二句“又送行人,过却吴江浦”则转入了主题,表达了送别的情景。这里的“过却”意味着经过或穿越,而“吴江浦”则指的是古代著名的吴江渡口,常常用来象征别离之地,增加了诗句的情感深度。
  • 第三句“回首津亭天欲暮”承接前文,描述了诗人站在渡口,回望着渐晚的天空和津亭的景象,这里的“津亭”是指渡口旁的亭子,通常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地方。
  • 第四句“碧云如画含残雨”进一步描绘了天空和云彩的美,用“含残雨”形容云彩的美丽同时带有哀愁的色彩,增强了整体的情感表达。
  • 第五句“独倚危舷愁不语”转向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诗人独自倚靠在船只的栏杆上,心中充满了愁绪,却无法言说。这种孤独和忧愁的情绪被推向了高潮。
  • 第六句“无限吟情,付与崔郎句”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将自己的感情和思绪通过诗句表达出来,这些诗句成为了崔郎(即他人)的作品,这既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对自己情感的深刻反思。
  • 第七句“夹岸丹枫无别树”继续描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强调了秋天特有的景色——丹枫(即枫林)的美丽。然而,这里的“无别树”可能暗示了自然的无情与人世的无常。
  • 最后一句“夕阳红到销魂处”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夕阳的余晖映照下,诗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愁和销魂的美感。这里的“销魂”一词,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夕阳的美好,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蝶恋花·吴江道中》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和深厚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杨芳灿个人艺术风格和时代背景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