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寮怨 寄怀仲嫂韵徵

雨细烟霏日暮,小楼空断魂。
京华梦、迢递相关,旧时燕、难认重门。
骊驹记曾催唱,泪满襟、蹙损双黛痕。
怅无端、滞迹湖山,又频岁、六桥看送春。
炉火馀香半温。
连娟月色,琐窗只照离人。
诗酒情真。
知刻烛、韵常分。
新词愁吟红豆,谁记拍、和回文。
笺成寄云,问何日花下,同擘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绮寮怨·寄怀仲嫂韵徵》是清代杨继端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对其生活状态的关注。

从词的内容来看,词的开头“雨细烟霏日暮,小楼空断魂”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又凄凉的画面,为全词奠定了悲伤的基调。接着,“京华梦、迢递相关,旧时燕、难认重门”,通过回忆往昔与京城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这种怀旧的情感,不仅是个人的情感流露,也反映了作者对故土文化的深深眷恋。

词中还蕴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词中提到“骊驹记曾催唱,泪满襟、蹙损双黛痕”,反映了作者因离别而产生的哀伤。这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整个家族命运的关注与担忧。杨继端作为一位文人,他的词作往往带有浓厚的家国情怀,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折射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词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也值得一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诗词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背景。如“连娟月色,琐窗只照离人”一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通过“琐窗只照离人”这一细节,暗示了作者孤独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绮寮怨·寄怀仲嫂韵徵》作为一首词,不仅展现了杨继端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创造力,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深厚情感。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