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忆母

两载萱闱隔。
梦魂中、相依欢笑,宛然畴昔。
痛煞椿庭长逝后,蜀岭吴山分翼。
听杜宇、催归声急。
身不为男终远别,看慈乌、反哺悲何及。
知甚日,侍晨夕。
浮生薄宦萍踪迹。
念随行、天涯夫婿,也同为客。
儿已半生愁病里,白鬓哪堪相忆。
惟默祝、康强逢吉。
故里重经门巷改,幸眼前、爱护佳儿媳。
思往事,泪频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忆母》是一首描写怀念母亲情感的古诗,由明末清初诗人杨继端所作。这首诗以其深情厚意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位游子对母亲深沉的思念与愧疚之情。

杨继端的《金缕曲·忆母》是一首典型的表达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与母亲的深厚感情以及母亲逝世后的种种悲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和深切的悲痛。杨继端在诗中不仅用“蜀岭吴山分翼”来描绘母亲逝世后的孤独与遥远,更通过杜宇鸟归巢之声的急促,传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与对远行未能及时归来的悔恨。

杨继端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沉思,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哲理性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例如,诗中的“浮生薄宦萍踪迹”反映了作者作为游子的飘泊不定,而“儿已半生愁病里”则体现了自己因远离家乡、疾病缠身而感到的痛苦与无助。这些情感的交织,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也使得整首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和复杂。

《金缕曲·忆母》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曲关于生命、家庭和爱的思考赞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价值,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值得人们不断研究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