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芦花

浑似雪漫漫,遥扑江干。
赚他雁阵落无端。
枫叶霜红相问好,画出秋寒。
深处粉云般。
惯耐风湍。
收纶时宿钓鱼船。
只恐骚人头易白,冷眼愁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芦花》是唐代诗人杨涛所作,描绘了秋日江边芦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杨涛,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文公,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多写景言情,风格清新自然。
  1. 诗句原文
    浑似雪漫漫,遥扑江干。赚他雁阵落无端。枫叶霜红相问好,画出秋寒。深处粉云般。惯耐风湍。收纶时宿钓鱼船。只恐骚人头易白,冷眼愁看。

  2. 诗意解读

  • 秋色描摹:诗中“浑似雪漫”形容芦花覆盖在江边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广阔和洁白。
  • 季节感怀:“枫叶霜红相问好”,描绘了秋季特有的色彩变化,同时也寓意着岁月的变迁与生命的短暂。
  • 生活写照:从“收纶时宿钓鱼船”,可见诗人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 哲思流露:最后一句“只恐骚人头易白,冷眼愁看”,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衰老的深刻感受。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艺术空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语言精炼:诗句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细刻画,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浪淘沙·芦花》作为晚唐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审美风格,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审美启示: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情感表达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和文化启示。

《浪淘沙·芦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幅充满哲思的艺术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