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步震哥元韵 其二

曾记青年别,旦警至暮年。
愿求不老药,长共戴尧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谨步震哥元韵 其二”是清代杨卓林创作的一首诗词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岁月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曾记青年别,旦警至暮年。
愿求不老药,长共戴尧天。

首句“曾记青年别,旦警至暮年”直接点明了时间跨度——从青春到暮年。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人的生命历程与自然界规律的和谐统一。接着,“愿求不老药,长共戴尧天”表达了诗人对永恒生命的向往和追求。这里,“不老药”象征着超越自然规律、达到永恒不朽的境界,而“尧天”则暗指理想中的完美世界或理想状态。整体上,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对于超越世俗束缚、追求精神升华的愿望。

杨卓林(1847—1926),字荫乔,青县于董经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端郡王载漪闻其品端学萃,聘为幕僚。他的文学造诣深厚,尤其在诗歌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精湛的表现力。在《谨步震哥元韵 其二》中,杨卓林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不容忽视。它不仅是杨卓林个人艺术实践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面对社会变迁、个人命运时所持有的哲学思考和文化立场的反映。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文人墨客都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他们对时代、社会和个人命运的理解。杨卓林的《谨步震哥元韵 其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谨步震哥元韵 其二》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词,更是杨卓林作为一位文人学者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