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卓林
榆林归里有感复用留别原韵 一生经历运邅屯,世变沧桑又几春。 儤直薇垣烽火警,观兵榆塞虎狼亲。 宦途险巇皆尝尽,林壑优游自率真。 回首三边戡乱际,忧民忧国泪沾巾。 【注释】: 1. 运邅屯:人生命运多舛、坎坷。 2. 观兵榆塞:在塞外观察敌情。 3. 三边:指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是边防重地。 4. 忧民忧国:为国家担忧,为百姓忧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回到家乡后
《谨步震哥元韵 其二》是清代诗人杨卓林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青年与暮年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时间流逝和永恒追求的思考。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 注释: 1. 曾记:记得。 2. 青年别:青年时期。 3. 旦警:早上醒来时感觉到的变化或警醒。 4. 至暮年:一直到老年。 5. 不老药:长生不老的药物。 6. 长共戴尧天:永远与天同在。 - 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壬子年(872年)夏天离开榆林时写给当地士民的一首离别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榆阳旧岁历艰屯,满目疮痍气不春: - 榆阳:指唐代边远地区榆林。 - 历艰屯:经历了艰辛和困境。 - 满目疮痍:形容到处都是创伤和伤痕。 - 气不春:比喻生机不再,春天的气息已经消失。 2. 愧我爱民非若子,感民视我宛如亲: - 我:作者自称。 - 爱民如子
榆林去任有志未逮怀昔嗷嗷鸿雁北山多,万户萧森待抚摩。 吾道江河愁日下,世途沧海起风波。 萑苻竟塞黄沙路,琴瑟谁赓白雪歌。 可叹残黎终未苏,回思时势两蹉跎。 注释: 1. 嗷嗷鸿雁北山多,万户萧森待抚摩:鸿雁在北方的山岭上哀鸣,家家户户都显得萧索凄凉,等待着有人来安抚他们。 2. 吾道江河愁日下:我的志向就像江河流水,日落时分就感到忧愁和迷茫。 3. 世途沧海起风波
【注释】 屏架:屏风,古代用来装饰室内的一种家具。椟:木匣子,盛放物品的器具。工竣:工程完成。赋:这里指撰写文章,赋是古代一种文体。志感:记感兴作诗以抒发感慨。其:代词,此。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边关父老们多情地为这十二座屏风题字,这些屏风都刻有文字,它们都是他们内心情感的流露。 首句中的“边关”指边疆关隘,即边远的关塞。“太多情”,意谓边关父老对国家的深情厚谊,难以言喻。“十二围屏”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代诗人元好问去世后,追念其人并表达哀悼之情的一首七绝诗。下面逐句释义: 1. 记得同门日,翩翩皆妙年。 “记得”意味着作者回忆起与元好问共度的日子,那时他们都还很年轻,充满活力和朝气。“翩翩皆妙年”形容了当时的元好问和作者都拥有着才华横溢、风华正茂的年纪。 2. 缘何双鬓白,搔首问苍天。 “缘何”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注释】 玉检:古代的书简。琅函:古书之封套用玉制成。什袭:指将书籍层层包裹,以防损坏。神明至治:指帝王的治理有如神明。馨香:芳香,比喻美好的名声。舒卷:展开和合上。休污损:不要弄脏或损伤。也似民情勿剪棠:像百姓的心情一样,不要去损害它。棠:棠梨,古人认为其花可食,果可榨油。 【译文】 玉简金函层层包裹,珍藏在密室之中;君王的治理如同神明,美好的名声传遍四方。有时打开又合上,不能让它受污损
榆阳旧岁历艰屯,满目疮痍气不春。 愧我爱民非若子,感民视我宛如亲。 立祠肖像情何厚,遮道攀辕意更真。 对此苍黎空恨别,潸然与众共沾巾
嗷嗷鸿雁北山多,万户萧森待抚摩。 吾道江河愁日下,世途沧海起风波。 萑苻竟塞黄沙路,琴瑟谁赓白雪歌。 可叹残黎终未苏,回思时势两蹉跎
一生经历运邅屯,世变沧桑又几春。 儤直薇垣烽火警,观兵榆塞虎狼亲。 宦途险巇皆尝尽,林壑优游自率真。 回首三边戡乱际,忧民忧国泪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