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去任有志未逮怀昔

嗷嗷鸿雁北山多,万户萧森待抚摩。
吾道江河愁日下,世途沧海起风波。
萑苻竟塞黄沙路,琴瑟谁赓白雪歌。
可叹残黎终未苏,回思时势两蹉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榆林去任有志未逮怀昔》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末民国初诗人杨卓林创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杨卓林(1847—1926),字荫乔,青县于董经村人。
  • 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端郡王载漪闻其品端学萃,聘为其子溥俊师。
  • 光绪二十一年(1901)改内阁中书,俸满,遴放陕西同知,到省后即充陕西乡试同考官,旋补佛坪厅同知,调宁陕厅同知。
  1. 诗歌原文
    嗷嗷鸿雁北山多,万户萧森待抚摩。
    吾道江河愁日下,世途沧海起风波。
    萑苻竟塞黄沙路,琴瑟谁赓白雪歌。
    可叹残黎终未苏,回思时势两蹉跎。

  2. 诗句赏析

  • “嗷嗷鸿雁北山多”描述了鸿雁在北方山区飞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 “万户萧森待抚摩”描绘了村庄的萧条景象,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需要有人来安抚和治理。
  • “吾道江河愁日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担忧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 “世途沧海起风波”形容世界局势的混乱,如同大海中掀起的波涛。
  • “萑苻竟塞黄沙路”比喻社会乱象如洪水般泛滥,阻塞了通往文明的道路。
  • “琴瑟谁赓白雪歌”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的残酷。

杨卓林的《榆林去任有志未逮怀昔》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的诗歌,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