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郊晚望二首 其二

闲行日色西,四面秋声起。
野际尽苍烟,陇畔皆流水。
牧童吹短笛,渔灯映远沚。
清风开胸襟,薄露沾衣履。
登眺兴不穷,惟吾自徙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郊晚望二首 其二》是明代诗人杨庆徵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1. 诗歌原文
    闲行日色西,四面秋声起。野际尽苍烟,陇畔皆流水。牧童吹短笛,渔灯映远沚。清风开胸襟,薄露沾衣履。登眺兴不穷,惟吾自徙倚。

  2. 诗歌解析

  • 主题与背景:此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季傍晚时分的闲适生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心境。
  • 艺术手法:杨庆徵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野际尽苍烟”,“陇畔皆流水”,以及“清风开胸襟,薄露沾衣履”等,这些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情感表达:诗中的“登眺兴不穷,惟吾自徙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1. 作品影响
  • 尽管《秋郊晚望二首 其二》的创作时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但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 杨庆徵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秋郊晚望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怀的古诗,也是一幅展示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诗人的才华横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