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发谁怜万里身,萧萧尽日逐车尘。
山过拉发多松栝,路道窝稽有鬼神。
日暮风生闻虎啸,天寒积雪少行人。
凄凉不敢回头望,恐为乡关泪满巾。
自拉发至退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拉发至退屯》是清代诗人杨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信息:
作者简介:杨宾,字可师,号耕夫,晚号大瓢山人。他出生于清浙江山阴,是一位为人作幕的文人。他的家族背景和经历对杨宾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他的父亲因坐事被长流至宁古塔,而杨宾与弟弟则先后出塞省亲,这些经历使杨宾对边疆的地理、风土人情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情感投入。
诗歌原文:穷发谁怜万里身,萧萧尽日逐车尘。山过拉发多松栝,路道窝稽有鬼神。日暮风生闻虎啸,天寒积雪少行人。凄凉不敢回头望,恐为乡关泪满巾。
诗歌赏析:《自拉发至退屯》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旅行感受的诗,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诗中的“穷发”指的是中国北方的边远地区,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同情。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景色,如“山过拉发多松栝”和“路道窝稽有鬼神”,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中的“日暮风生闻虎啸,天寒积雪少行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反映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感。最后,“凄凉不敢回头望,恐为乡关泪满巾”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思乡之情,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深沉和动人。
《自拉发至退屯》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和情感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情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