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花落尽草萋萋,绿暗书窗柳色迷。
好鸟不知春已去,声声犹向耳边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余花落尽草萋萋,绿暗书窗柳色迷。
好鸟不知春已去,声声犹向耳边啼。
《初夏闻鸟声》是清代诗人杨炜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致,以及鸟儿对于季节更替的敏感反应,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与时间的微妙关系。
《初夏闻鸟声》的全文如下:余花落尽草萋萋,绿暗书窗柳色迷。好鸟不知春已去,声声犹向耳边啼。诗中“余花落尽草萋萋”,形象地描述了初夏时节,残花凋零、草木茂盛的景象。诗人用“绿暗书窗柳色迷”来表现窗外的景色,柳树的绿色已经变得暗淡,模糊不清。而“好鸟不知春已去”,则表达了即使是美丽的鸟儿,也未能察觉春天的离去,它们依然欢快地歌唱,仿佛在向人们述说春天的故事。
《初夏闻鸟声》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歌。诗中的“好鸟不知春已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它提醒人们珍惜每一个当下,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初夏闻鸟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享受和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