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范熙溥联

慷慨谏书传,想青琐朝班,报国年华君尚富;
凄凉邻笛暮,博黄垆酒伴,余生患难我犹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范熙溥联》是杨仲愈所作的一副具有深厚情感色彩的对联。下面是对该副对联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杨仲愈,原名杨仲愉,字子恂,福建人。他于清咸丰元年成为举人,同治元年成为进士。在殿试前,他原本有望成为状元,但因年少豪纵和与权贵的纠葛,最终未能如愿。杨仲愈一生好客、喜声伎,挥金如土,并曾与林天龄等结诗社城南,被称为南社十三人。他在晚年改官部曹后,援例为道员,待任于直隶。向李鸿章上洋务条陈达数万言,受到其赏识。不久后,因病卒于任上,年仅49岁。

  2. 原文展示:《挽范熙溥联》原文如下:“慷慨谏书传,想青琐朝班,报国年华君尚富;凄凉邻笛暮,博黄垆酒伴,余生患难我犹存。”此联以深情厚重的笔触,表达了对范熙溥生前辉煌与死后凄凉的感慨,同时寄托着对友人未来命运的关切和期许。

  3. 文学价值:这副对联不仅体现了杨仲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展现了其对于友情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它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精炼有力的词汇,传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使得这副对联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

《挽范熙溥联》不仅是清代文人杨仲愈创作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力量的对联。通过对联中词句的理解和赏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