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三 (辛酉)

沧海有回澜,水风自相激。
道丧世益下,陆陵见平溺。
晚清曾左伦,振亡岂以德。
舍利先气谊,与事共休戚。
数往论世儒,虽近那可得。
冻雀依檐枝,汝亦争格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诗》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七言古诗,共计三首。这些诗歌创作于公元760年至765年间,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第一首题为《春望》,其中描绘了战乱后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国破家亡后的哀伤之情。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萧条,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创伤。

第二首题为《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在月夜中对远方弟弟的思念之情。通过描述夜晚的宁静,以及月亮和星星的美丽景象,诗人寄托了对弟弟的深情厚意。

第三首题为《秋兴八首·其三》,是这组诗的最后一篇,同样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诗人通过对秋色的描绘,引发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杂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安危。他的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