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山二首和众异 其二

我行限山北,禅房即花坊。
不见香海楼,坏垣犹许长。
山南花所都,溪流如羊肠。
日晡怅延望,阻绝千蛾妆。
前僧果何脩,坐拥无尽藏。
爱痴递成障,薅恼聊汝偿。
后僧操歙音,卓锡来钱唐。
自言官府力,戟梃教堤防。
哀哉布金欲,负此净妙香。
何当刊戒律,镌君双短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浚的《超山二首和众异 其二》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交织的诗歌。这首诗作不仅描绘了超山上的自然景观,如“山北”、“花坊”,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诗中的“我行限山北,禅房即花坊”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田园景象。这里的“山北”指的是超山的北部区域,而“禅房即花坊”意味着在这片山水之间,不仅有修行的寺庙,也有美丽的花园。这种对比不仅显示了超山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诗中“不见香海楼,坏垣犹许长”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这句诗通过“香海楼”这一象征性的建筑形象,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和理想的追求。同时,“坏垣犹许长”则揭示了尽管时间流逝,但仍有未被遗忘的记忆和故事。

在诗的后半部分,“前僧果何修,坐拥无尽藏”,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一个高僧的形象:这位僧人似乎达到了某种精神上的高度,能够拥有无尽的宝藏。这不仅是对僧人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物质追求、达到精神富足境界的向往。

黄浚的《超山二首和众异 其二》不仅仅是对超山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境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