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限山北,禅房即花坊。
不见香海楼,坏垣犹许长。
山南花所都,溪流如羊肠。
日晡怅延望,阻绝千蛾妆。
前僧果何脩,坐拥无尽藏。
爱痴递成障,薅恼聊汝偿。
后僧操歙音,卓锡来钱唐。
自言官府力,戟梃教堤防。
哀哉布金欲,负此净妙香。
何当刊戒律,镌君双短章。

注释:

  1. 我行限山北,禅房即花坊:我在山的北面行走,我的禅房就在花中。
  2. 不见香海楼,坏垣犹许长:我看不到那香海楼,但是那破墙还在那里。
  3. 山南花所都,溪流如羊肠:我所在的山南是花的中心,溪流像羊肠一样曲折。
  4. 日晡怅延望,阻绝千蛾妆:太阳快要落山了,但我却无法眺望远方,只能看着千蛾般的云彩。
  5. 前僧果何脩,坐拥无尽藏:前面的和尚真是修行有道,他的禅定功夫深厚,就像坐拥无尽的宝藏。
  6. 爱痴递成障,薅恼聊汝偿:贪爱和痴迷形成了障碍,我只能用烦恼来补偿。
  7. 后僧操歙音,卓锡来钱唐:后面的和尚操着歙州音,他来到了钱塘这个地方。
  8. 自言官府力,戟梃教堤防:他说他的修行需要官府的力量,他用戟梃来修堤坝防止水患。
  9. 哀哉布金欲,负此净妙香:我哀叹自己的布金欲,却辜负了这清净的美妙香气。
  10. 何当刊戒律,镌君双短章:什么时候才能修订戒律,刻下你两篇短诗?
    赏析:
    这首诗是《超山二首和众异》中的第二首。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自己在超山的生活和修行,同时也表达了对其他和尚修行方式的质疑和反思。
    第一句“我行限山北,禅房即花坊”,诗人说自己在山的北面行走,禅房就是花中。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修环境的向往。
    第二句“不见香海楼,坏垣犹许长”,诗人表示看不见那座香海楼,但是那破墙还在那里。这里的“香海楼”可能是指某个寺庙的名称,而“坏垣犹许长”则表达了诗人对寺庙残垣断壁的惋惜之情。
    第三句“山南花所都,溪流如羊肠”,诗人说山南是花的中心,溪流像羊肠一样曲折。这里的“花所都”可能是指某个寺庙的位置,而“溪流如羊肠”则形象地描绘了溪水的蜿蜒曲折。
    第四句“日晡怅延望,阻绝千蛾妆”,诗人表示太阳快要落山了,但他却无法眺望远方,只能看着千蛾般的云彩。这里的“日晡”可能是傍晚的意思,而“千蛾妆”则形容了云彩的美丽。
    第五句“前僧果何脩,坐拥无尽藏”,诗人问前面的和尚究竟有什么修行方法,他的禅定功夫深厚,就像坐拥无尽的宝藏。这里的“无尽藏”可能指的是佛教中所说的无量财富。
    第六句“爱痴递成障,薅恼聊汝偿”,诗人说贪爱和痴迷形成了障碍,我只能用烦恼来补偿。这里的“爱痴”指的是贪爱与痴迷,“薅恼”则是烦恼的意思。
    第七句“后僧操歙音,卓锡来钱唐”,后面的和尚操着歙州音,他来到了钱塘这个地方。这里的“歙州”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地名,而“钱唐”则是杭州的一个古称。
    第八句“自言官府力,戟梃教堤防”,诗人表示他说他的修行需要官府的力量,他用戟梃来修堤坝防止水患。这里的“官府力”可能是指官府的支持或帮助,而“戟梃教堤防”则形象地描绘了他用戟梃修建堤坝的情景。
    第九句“哀哉布金欲,负此净妙香”,诗人感叹自己的布金欲,却辜负了这清净的美妙香气。这里的“布金欲”可能是指追求财富的欲望,而“净妙香”则形容了寺庙中香烟缭绕、环境清净的美好景象。
    第十句“何当刊戒律,镌君双短章”,什么时候才能修订戒律,刻下你两篇短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僧侣修行方式的质疑和期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超山的自然风光和修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修行的热爱和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其他和尚修行方式的质疑,展现了他对佛教修行的独特见解和个人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